菜单栏

精准用户洞察:爆品策划的第一性原理

作者: 阅读量:

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,用户深度洞察而非经验直觉,正成为爆品策划的底层逻辑。泡泡玛特旗下LABUBU在TikTok直播10小时狂销600万美金,延安“宝蛋蛋”文创7天引爆500万流量,其本质都是对用户隐性需求的精准捕获。爆品策划需构建三重洞察体系:


1. 需求三角模型的闭环验证

缺乏感挖掘:元气森林抓住“想喝可乐又怕糖”的代谢焦虑,LABUBU则击中海外年轻人“可爱与个性并存”的审美空缺。通过蝉妈妈/新抖等工具分析平台热搜词(如“多巴胺穿搭”年增300%),定位未被满足的需求缺口。

目标物匹配:延安文创将革命圣地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毛绒玩具,让“带不走的宝塔山变成可捧在手心的乡愁”,实现文化符号的消费化转译。

行动能力设计:泡泡玛特在超级品牌日中推行“全店免运费”,降低新客决策门槛,印证价格锚点与便捷性对转化率的杠杆作用。

2. 从画像模糊到场景具象
拒绝“18-35岁女性”的宽泛标签,转向可触达的行为颗粒度:

时空坐标:职场女性刷小红书集中在晚8-10点,奶茶消费在立秋形成社交仪式感;

决策路径:宝妈买零食先看成分安全,再看独立包装;

社交货币:Z世代购买潮玩是为朋友圈晒“限定款”的谈资。
如某茶饮品牌定价28元却日销仅12杯,根源在于未发现年轻客群要的是“拍照颜值”而非口味2。

3. 冰山下的需求打捞术
用户表面需求如同冰山可见部分,真实动机常隐没水下:

5Why分析法深挖:问“为什么选这款护肤品?”→“保湿好” →“显年轻像20岁”,最终锁定“抗初老”才是核心诉求;

竞品差评反推:在小红书搜竞品关键词,筛选“包装丑”“溶解慢”等吐槽,针对性优化产品。

案例启示:LABUBU的爆红绝非偶然——其“呆萌脸+尖牙”的反差设计,恰是对海外年轻人“甜酷风”审美密码的破译。爆品的本质是用户需求的物质化载体。

相关内容 >>
推荐内容 >>